育桃李立德树人,问传统革故鼎新 ——建筑学院郭华瑜教授立德育人故事

发布者:李国华发布时间:2022-03-01浏览次数:

   个人简介:

郭华瑜,女,汉族,中共党员,19704月生,现为建筑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主要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及遗产保护、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承担本科生的古建筑测绘、建筑学导学、毕业设计,以及研究生建筑设计1、中国古典建筑法式制度、古建筑鉴定与考察等课程。现为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筑历史与理论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暨轮值主任;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常务理事、“全国传统建筑技艺保护传承专家组”专家;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故宫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中国圆明园学会园林古建研究会副会长等。


对建筑学院的同学来讲,在入校之初的建筑学导学课上,有位老师让一个平平无奇的专业课变得特别有吸引力。她让新生在短短的讲座课程里,在历史长河纵横、在东西文化比较体会建筑。开拓的视野、丰厚的学识、生动有趣的语言,都吸引着同学们去思考这入校后的建筑第一课。这位老师就是既严格又温暖,既犀利又包容的建筑学院院长-郭华瑜教授。

就如时均先生提倡不做学生的“保姆”,而是作为学科带头人,带动一批人出成果;对研究生要做客观的、前瞻性的指导一样,郭老师认为应做强学科团队,做青年学子的学业引路人,才能“授之以渔”,将立德树人贯穿教学科研的始终。

郭老师致力于教师人才队伍的培养以及青年学生专业人才的培养,带领学科团队积极重塑建筑学专业教育体系工作,带领教学团队的师生关注国家建筑行业建设重要实践问题思考与解决;关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十三五、十四五国家发展重大决策在教学培养体系中的贯彻,并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一、言传身教良师意,量体力行孺子心

20208月,郭华瑜教授与团队4位青年教师带领10余位研究生,奔赴江西井冈山茅坪镇茶源,进行研究生建筑设计1的课题“文心重固,红色家园 ——井冈山茅坪镇茶源村建筑修缮与环境整治设计”。

酷暑炎夏中的乡村,和满眼青山绿水的绿意盎然不同,在汗水和蝙蝠、蚊虫中,废弃老屋中的测绘调研都显得格外艰难。看着几位从小生长在城市中的研究生,面对着身体的不适和精神上的畏难情绪,郭老师稳住情绪,让同学们先从“进士宅第”撤出,她则在里面静静观察这栋历史建筑的特点,进行初步的建筑研究。“这满屋好多的蝙蝠,我好害怕,不敢进去了。”“我们要不就拿个竹竿把蝙蝠赶出去?”“不行,蝙蝠身上细菌太多了,不能打,万一咬人呢?”燕圣泽、孙明玥、金群、何诗怡、叶晟等几位同学在门外着急的讨论,郭老师看到这种情况,果断的决定先进行村落整体的踏勘和周边环境调研,进士第的门窗则敞开,让蝙蝠飞走并进行空气置换后,再开展下一步工作。

研究生问,郭老师你不害怕蝙蝠么?郭老师说,怕啊!但蝙蝠也怕人。这么精美的藻井在民居中太难得,你们不来看看实在很可惜的……。男同学们不好意思起来,看看蝙蝠们也躲起来了,大家的胆子也大了起来。

二、先烈故事励初心,红色精神传使命。

进士宅东侧的山泉是整个村落饮用水的水源,郭老师带领大家一边重走红军小道、探寻水源、观察村落与环境的关系,一边问几位年轻教师和研究生:“我们来这里进行调研的初衷是什么?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为什么会从这里点燃?你们如何思考环境、建筑与人的关系?”然后,郭老师给大家娓娓道来:“这儿是井冈山红色革命发起的地方,在这样的小路上,革命先辈不畏艰辛,脚徒步身背枪,从不被认可到发展成为革命根据地,切身体会一下……是什么样的理想与信念会支撑一个人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去不惜牺牲。”看着同学们陷入沉思,郭老师继续:“再看看革命老村现在的实际状况,房屋破损甚至坍塌,设施陈旧,老区乃至整个中国的农村发展,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作为建筑人,我们能做些什么?”大家反思感慨,积极讨论,明确了我们所进行的专业实践,是能真真切切的为井冈山的乡村振兴、建筑更新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在所学所用的实践过程中体验到科研工作的价值,让同学们第一次真真切切感受到职业荣誉感。大家最喜欢郭老师的这句话:“画漂亮的图,不如实实在在解决一个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为乡村振兴、建筑遗产保护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确实把建筑学子的答卷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此次设计成果为组成部分的研究生课程“建筑设计1”获批了“2021年首批江苏省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作为探讨革命老区如何通过对古村更新,进行新时代红新乡村生活探索的教学实践项目,更加充实了为传统村落保护更新的工作内涵,明确了积极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基本方略。

三、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粹精华

2019年暑期,郭华瑜教授带领团队师生10余人,对江苏省传统建筑工匠技艺和生存现状进行调研,承接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发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承担的课题——“中国传统建筑工匠技艺调查(江苏省)”,这是中国首次对全国“传统建筑工匠技艺”现状的有效普查,具有开拓性和奠基性地位。

郭老师带领师生研究团队在一次次会议研讨、一次次调研出差、一次次数据整理中,获得了宝贵的一手材料和研究结果。更让她欣慰的是,年轻人们从最初的茫然到后面的独当一面,都迅速的成长起来,不仅仅是在理论与设计并重的连续性教学实践中,学习了专业的知识和工作方法;更是在酷暑中的调研交流过程中,有力地引导青年学生树立信念、勇于担当,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的新时代建筑设计观。年轻的师生们也切实的担负起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使命和责任,人才的培养,是科研教学最大的成果。

2020年、2021年,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针对课题研究得出的结论、核心问题,制定了多项专项的课题研究,涵盖工匠的等级划分、行业标准的制定等,对行业研究者、管理者、从业者与工匠群体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201911月创建“中国传统建筑工匠技艺研究中心”并在我校挂牌,这是国内高校与行业协会合作建设的首个全国传统建筑工匠技艺保护传承的综合性研究平台。

郭老师以身作则,日常教学科研过程中,言传身教;从思想和理念上引领学生,从方法上不畏艰难,不以产值和效益为目标;贯彻国家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的理念建设,不遗余力的为建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重塑中国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进行深化实践研究,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培养继承传统、与古为新的新建筑设计人才贡献自己的才智与力量,并引领师生一起为之而努力。

郭老师,是我们喜爱的老师,她有春风化雨的胸襟,也有高屋建瓴的视野,为培养新时代有理想、有担当的建筑人才,带来源自根骨的信念和自信。


   作者:李国华 单位:建筑学院 审核:顾永东